- 张承屏;李贺军;吉孝磊;刘超;唐荐;
中国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悠久的茶文化传统,茶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茶产业存在劳动力依赖度高、生产效率低、标准化不足、茶叶品质不稳定、产业链各环节协同薄弱等问题,同时在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和国内对高品质、有机茶叶的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我国茶产业面临着品质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业价值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等挑战,探索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成为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智慧农业技术可以针对传统茶产业的痛点,为茶产业升级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认识了解智慧农业技术在茶产业链上的实际应用方法与进展,对推动智慧茶产业转型十分重要。文章对目前主要的智慧农业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化技术在茶产业链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涉及茶叶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环节,包括在智能茶园管理、智能采摘、自动化加工、智能仓储与物流、市场分析、茶叶追溯系统搭建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旨在为茶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这些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促使茶产业形成智能化高标准的茶产业链,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2025年03期 v.38 235-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1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屈婷婷;钟翠;屈永坚;
【目的】茶旅融合是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伴随消费者休闲需求的不断增长,茶旅融合发展日益壮大,茶旅融合示范基地相继涌现。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简称“三江县”)作为广西主要产茶县,气候条件适宜,地理环境优越,被誉为“黄金产茶区”。近年来该县以茶旅融合发展作为茶产业功能衍生和价值提升的重要手段,形成了丰富的发展模式和案例经验。本研究选取三江县作为典型案例总结实践发展问题及对策,为民族地区茶旅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采用实地调研、文献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探索茶旅融合新业态、出台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创新经营管理机制体制、提升设施建设与服务能力、科技引领赋能产业升级等方面梳理三江县茶旅融合发展情况,从基础设施、业态融合、人才引育、营销推广等方面剖析现存问题。【结果】三江县生态环境优越,文化特色鲜明,茶产业基础扎实,旅游发展环境良好,具备发展茶旅融合的基础优势,在开展融合业态创新、政策扶持、经营管理机制创新、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等探索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效,但仍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创新少、人才短缺、推广不足等问题。【结论】三江县茶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正处于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发展时期。据此提出强化基础设施提升、推进数字技术赋能、深化茶旅融合创新、完善人才引育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强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等建议,为推进茶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2025年03期 v.38 246-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曹春芮;韩海琦;钟德松;李书苹;王东雪;江泽鹏;王劲松;
【目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落花落果、产量低等问题是制约油茶产业高产高效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旨在探索油茶膨果期不同磷钾肥处理对其果实和花芽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科学施肥提高油茶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岑软3号为供试油茶品种,在膨果期设置不同磷钾肥施用量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施用KH_2PO_4(纯度99%,含P_2O_552%、K_2O 34%)处理设置4个梯度(A1,250 g/株;A2,500 g/株;A3,750 g/株;A4,1000g/株);施用市售磷肥(有效P_2O_5≥16%)+钾肥(K_2O≥52%)处理设置4个梯度(B1,磷肥125 g/株+钾肥125 g/株;B2,磷肥250 g/株+钾肥250 g/株;B3,磷肥375 g/株+钾肥375 g/株;B4,磷肥500 g/株+钾肥500 g/株)为试验处理。在油茶施肥前、果实成熟后调查果实数量,测量果实横径、纵径、单果质量等农艺性状指标,并计算保果率、果形指数等。【结果】从对油茶保果率的影响来看,处理B4植株的保果率最高,达60.15%,比对照的提高了152.73%,且有效增加了油茶果实的横、纵径。从对油茶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来看,处理A4有效地促进了果实生长,提高果实品质,其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B1的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和干出仁率均高于对照。从对花芽饱满度的影响上来看,处理A2的效果最优,其花芽长度、宽度、厚度、质量、体积分别为14.56 mm、7.71 mm、7.27 mm、4.35 g、2.17 mm~3,分别比对照的提高了10.64%、0.78%、12.71%、11.25%、1.88%。【结论】油茶膨果期适当施用磷钾肥,可以提高其保果率、果实经济性状和花芽饱满度。综合来看,处理B4(磷肥500 g/株+钾肥500 g/株)的效果最佳。
2025年03期 v.38 254-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潘文;陈健武;甘春雁;杨丽萍;蒙芳;王东雪;
【目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多种植在丘陵山地,主要靠人工采摘和振动式采收装备收获,存在采收效率低、采净率低和花苞损伤率高等问题。油茶产业急需研发小型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油茶果采收装备,提高采收效率和经济效益。本研究旨在探讨国内油茶果采收的专利技术创新热点与研发趋势,为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在Patsnap专利数据库输入“油茶”、“油茶果”、“油茶籽”、“采收”、“采摘”、“采摘机”等关键词检索,获得2010—2025年的相关专利文献,经数据清洗后获得384件有效专利文献,采用文本挖掘与统计分析方法,从专利类型、申请趋势、地域分布、创新主体、技术分类、技术功效、核心专利、高价值专利等维度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研究表明,高等院校为油茶果采收技术创新主导力量,江西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科研团队在油茶果采收技术领域处于前沿,专利申请量及被引频次位居前列,主导了核心专利、高价值专利的研发。当前油茶果采收技术主要通过设计“振摇”机械振动树体或结果枝条实现果实脱落,但果实采净率、花苞损伤率问题限制了该类型机械的应用范围。【结论】湖南、江西、安徽等油茶主产区的高校是油茶果采收技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奠定了我国油茶果机械采收的技术基础。为解决油茶主产区丘陵山地的复杂地形及花果同期的难点,应加强研发轻便化、智能化、低损伤的油茶果采收装备,增强装备的便携性、安全性及操作舒适性,在提高采净率的同时降低花苞损伤率,可为油茶产业机械化升级、打造新质生产力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03期 v.38 263-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郑丽敏;张少聪;邢晓宁;王海莉;王艳;吕娇艳;赵加瑞;范华兵;王芳;
【目的】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与经济作物,河南省是我国花生的主产区。氮肥是影响花生根瘤菌活性和花生生长及产量的重要因素。安花6号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花生新品种,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安花6号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花生生产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安花6号为供试花生品种,采取滴灌保证合理水分供给。设5个氮肥施用量处理,分别是对照N0(不施氮肥)、N1(纯氮60 kg/hm~2,折合尿素130 kg/hm~2)、N2(纯氮120 kg/hm~2,折合尿素260 kg/hm~2)、N3(纯氮180 kg/hm~2,折合尿素390 kg/hm~2)、N4(纯氮240 kg/hm~2,折合尿素520 kg/hm~2)。60%氮肥作底施,40%氮肥在开花期追施。各处理均施用过磷酸钙625 kg/hm~2、硫酸钾144 kg/hm~2,全部底施。在饱果成熟期测定主茎高度、第一侧枝长度、分枝数、百果质量等农艺和产量性状指标,收获时进行测产。【结果】氮肥施用量对安花6号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影响显著。处理N0表现最差,各生育时期提前且缩短;随着氮肥用量增加,N1、N2、N3处理的农艺性状逐步改善,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呈递增趋势,生育进程一致;处理N4虽然主茎高度最高、侧枝长度最长,但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穴饱果数显著低于N2、N3处理,生育期延长。在产量与经济效益方面,随氮肥用量增加呈先升后降态势。处理N3和N2的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其中处理N3的分别比处理N0、N1、N4的高62.17%、32.02%、28.43%和75.98%、33.04%、30.13%;处理N2的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亦显著高于处理N0、N1、N4的,而与N3的差异不显著。处理N1、N2、N3、N4的经济效益分别比N0提高22.63%、53.19%、61.17%和22.06%,亦以N3的最高,N2的次之。【结论】在安阳地区种植安花6号时,建议依据土壤肥力状况,将纯氮施用量控制在120~180 kg/hm~2之间,以实现植株良好生长以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025年03期 v.38 272-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