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斌;谢林君;罗聪;何新华;郑霞林;王小云;
【目的】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营养丰富的热带水果,广西是主要的芒果产区。本研究通过分析广西3个主栽芒果品种叶片受红带滑胸针蓟马(Selenothrips rubrocinctus)为害前后的挥发物组分差异,揭示蓟马为害对芒果叶片挥发性代谢产物的调控效应,为从芒果中提取或合成害虫防控活性物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金煌芒、台农1号芒和桂热芒82号3个芒果品种两年生健康嫁接苗的嫩叶挥发物,再将红带滑胸针蓟马接种到植株上,7 d后通过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受害叶片的挥发物,采用偶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分析叶片挥发物的化学组分。【结果】三种芒果处理组(红带滑胸针蓟马为害叶)共存在60种化合物,对照组(健康叶)共存在40种化合物;处理组与对照组挥发物中共包含77种化合物,其中萜烯类21种、酯类17种、烷烃类14种、芳香族类9种、酚类6种、醛类5种、酮类3种、醇类1种、醚类1种。叶片受红带滑胸针蓟马为害前后都存在的化合物有5种,分别是三十一烷、二十四烷、十八烷、十四烷和对乙基苯乙酮;受红带滑胸针蓟马为害后芒果叶片新出现的挥发物有37种,其中萜烯类15种、酯类11种、烷烃类2种、芳香族类2种、酚类4种、醛类1种、酮类2种;3个芒果品种处理组受红带滑胸针蓟马为害后都出现苯甲酸乙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甲酯和3-亚甲基-1,1-二甲基-2-乙烯基环己烷3种挥发物。【结论】本研究发现红带滑胸针蓟马为害导致芒果植株产生苯甲酸乙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甲酯、3-亚甲基-1,1-二甲基-2-乙烯基环己烷、D-柠檬烯和水杨酸甲酯等挥发物。
2025年05期 v.38 443-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王铁运;尼章光;章勇;张翠仙;姜艳;解德宏;陈于福;易怀锋;柏天琦;杨林圜;赵爱秋;刘杨武;王美存;
【目的】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全球重要的热带和亚热带水果之一,其品质特性直接影响市场吸引力和经济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云南6个不同流域台农1号芒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评价,为不同产区芒果果实品质的差异性制定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以云南省境内大盈江(流域1)、澜沧江(流域2)、南盘江(流域3)、金沙江(流域4)、怒江(流域5)和红河(流域6) 6个芒果种植流域的台农1号芒果实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单果质量、可食率、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总酸含量等10个主要品质指标,并进行指标间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利用不同流域间芒果果实品质的差异和指标间的关联性建立芒果品质指标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不同流域芒果果实品质。【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流域芒果果实品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流域6的单果质量最大(361.30 g),流域4的最小(66.83 g);流域6可食率最高(79.78%),流域2的总糖含量最高(16.97 g/100 g),流域2与流域5的蛋白质含量最高(0.95 g/100 g),流域4的抗坏血酸含量最高(28.27 mg/100 g)。相关性分析表明,可食率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30,P<0.05);果形指数与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54,P<0.05),与抗坏血酸含量呈正相关(r=0.735)。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4.39%,其中Y_1主要反映营养与口感,Y_2反映质量与健康价值,Y_3反映外观特征。基于主成分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流域4、流域5和流域2综合品质最优,排名前三,流域1、流域3和流域6排名靠后。【结论】流域4和流域5为云南台农1号芒最优产区,流域6和流域2可分别作为芒果产业后端加工和功能性食品开发的适宜原料来源。
2025年05期 v.38 454-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邹杨;侯宪斌;李玉峰;
【目的】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世界第二大热带水果,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气候条件直接影响芒果的产量与品质,尤其是全球变暖导致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频发,严重威胁芒果生产。本研究旨在探究芒果对高温、干旱及高温干旱复合胁迫生理的响应机制,为芒果在高温、干旱环境下栽培管理提供有益的启示。【方法】以2 a生台农1号芒、金煌芒盆栽幼树为试验材料,以室温(25℃)、土壤田间持水量60%为对照(CK),设置3个干旱梯度:轻度干旱(D-L)、中度干旱(D-M)、重度干旱(D-W),分别是在室温(25℃)下土壤田间持水量50%、40%和30%。利用夏季高温季节在塑料大棚内自然形成的高温环境进行模拟胁迫,通过气象监测,选择棚内气温升至(40±2)℃的时间段作为高温处理期,处理时长依据预设方案(持续2、4、8 h)进行控制,设置3个高温处理:高温40℃处理时长为2 h(H-L)、4 h(H-M)、8 h(H-W)。设置中度干旱(D-M)与40℃处理4 h(H-M)的组合为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处理(HD)。测定在高温、干旱及复合胁迫下芒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F_v/F_m)、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结果】在不同程度的高温、干旱及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台农1号芒和金煌芒叶片叶绿素含量与F_v/F_m值均显著下降(P<0.05),且台农1号芒降幅(叶绿素含量最大降41.8%,F_v/F_m降32.5%)显著大于金煌芒(叶绿素含量降27.3%,F_v/F_m降20.1%),表明金煌芒光合系统受损较轻;MDA含量显著积累,在复合胁迫下台农1号芒增幅(156.7%)高于金煌芒(138.2%),在单一胁迫下台农1号芒MDA含量平均增幅(104.46%)也高于金煌芒(75.89%),表明金煌芒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在轻度中度胁迫下SOD、POD、CAT活性上升,在重度及复合胁迫下活性下降,且台农1号芒下降幅度更大,反映出金煌芒抗氧化系统维持能力较强;Pro含量随高温胁迫升高、干旱胁迫下降,但在金煌芒多数处理下Pro含量高于台农1号芒,暗示其渗透调节潜力更优。综合上述指标,金煌芒在逆境下的生理稳定性优于台农1号芒。【结论】从7种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看,金煌芒相较台农1号芒展现出更强的耐旱性和耐高温性。
2025年05期 v.38 475-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